功能性遗粪症?!这是个啥病?

来源: 西安市儿童医院 2021-06-10

西安市儿童医院综合外科门诊经常会有遗粪小朋友前来就诊,经过医生详细的检查,排除躯体疾病后会告诉家长患儿是功能性遗粪症。那么什么是功能性遗粪症呢?它又是如何发生,又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功能性遗粪症。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643.png

什么是功能性遗粪症呢?

功能性遗粪症 (functionalencopresis,FE)是指4周岁以上的儿童,在无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在厕所以外的场所不自主地排出正常粪便的过程,至少每月1次,且持续6个月以上,一般排便在内裤里,有时粪块落在屋角、幼儿园以及学校的走廊、公园等场所。大便性状正常,并非腹泻,躯体检查正常。

功能性遗粪症是一种不应被忽视的疾病,其对儿童的影响不仅限于躯体,更重要的是影响其心理的发展,如造成焦虑 、抑郁、注意缺陷和学习问题等,甚至影响良好人格的形成,最终影响儿童能力和潜力的正常发挥,应引起家长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647.png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功能性遗粪症呢?

遗粪症的病因复杂多样,涉及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便秘、早产、遗传、家庭、学校、环境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粪症患儿不仅存在明显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而且其行为问题发生率与遗粪发生的频率及程度有相关性。经常发生遗粪的患儿(每周至少1次)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状、冲动性、对抗行为、人际关系障碍等的发生率较偶尔发生遗粪的患儿(小于每周1次)明显增高。

儿童功能性遗粪症的发生与便秘有密切关系。有便秘症状的儿童79%发生大便失禁。儿童排便间隔时间越长,大便性状越干燥,其发生遗粪症的可能性越大。便秘是粪便长时间潴留在直肠内,使直肠过度扩张和受体的感受性降低,直肠远端过度膨胀后,直肠运动感觉功能受损,引起肛门括约肌的自发松弛,当直肠内积满粪便,压力超过括约肌收缩力时,可能会引起遗粪症,形成便秘和遗粪症状同时存在。

排尿和排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的同一功能区,其中任何一个发布信号的功能异常,均可能会影响到另一神经中枢的功能。遗粪症的发生与遗尿症有关。

如何诊断功能性遗粪症呢?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标准为:年龄或智龄在4岁以上,反复出现在不恰当的地方排便(如裤子里、地板上),大便性状通常正常或接近正常;每个月至少有1次遗粪,至少持续已6个月;同时经医生检查,排除由于精神发育迟滞、脊髓神经病变、意识障碍、腹泻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功能性遗粪症可以是独立症状,也可以是更广泛障碍的一部分,尤其是情绪障碍或品行障碍的组成部分。

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将其称为非潴留性大便失禁,诊断标准为年龄≥4岁以上儿童,必须包括以下所有症状:即每月至少有1次在不适当的公共场所排便;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患者的症状;没有便秘的证据。至少诊断前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一Ⅳ)将功能性遗粪症分为两个亚型,其中“伴有便秘和液状物溢出”的通常称为潴留性遗粪症;“不伴有便秘及液状物溢出”的则称为非潴留性遗粪症。而在罗马Ⅲ中则将前者称为功能性便秘。

如何预防功能性遗粪症呢?

从小训练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预防该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孩子18个月时,可培养其每日定时排便,鼓励儿童每日在便器上坐一会儿,教会孩子允许排便的地方和排便的程序,从小纠正儿童随地大小便的不良习惯,加强对患儿卫生习惯的训练和教育指导。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651.png

如何治疗功能性遗粪症呢?

1、心理行为治疗

在首先排除躯体疾病的前提下,详细查找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治疗需家庭、学校、社会、医生互相配合,并根据不同病因,有针对性的予以纠正及开导,进行心理治疗及良好的习惯训练。遵循“饭后-定时-排尽”原则训练排便习惯的养成。大多数患儿通过行为干预,症状可得到改善。部分年龄较小的患儿拒绝排便训练、需制定排便日记,通过口服缓泻药,每日定时开塞露辅助排便,治疗克服排便恐惧,帮助形成规律排便习惯。

小学生尚需注意减轻学习负担,促进学生之间和睦相处,避免被歧视、受欺负,以帮助其正确面对现实,处理好家庭、学校、学习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父母对患儿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不予指责打骂儿童,使其生活质量满意度相对提高。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654.png

临床医师在积极治疗遗粪症的同时,针对患儿的心理状态,予以科学地解释和支持,着重解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其消除羞耻感,并告知家长遗粪症对患儿心理的影响,若不顾及患儿自尊心,采用斥责、威胁和惩罚的手段,会使其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创伤。对待患儿只能多安慰,多鼓励,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功的先决条件。

微信图片_20210610160706.png

2、药物治疗

确定伴有便秘的患儿,应予缓泻药,遵循“饭后-定时-排尽”原则,促进规律排便习惯养成。对于因肛裂疼痛等情况存在排便恐惧,拒绝排便的患儿,可在缓泻药治疗的基础上 每日定时使用开塞露促进排便习惯养成。大便失禁伴便秘的患儿有必要长期使用这类药物,数月至数年不等。对伴有情绪焦虑、抑郁者可辅以抗焦虑药治疗。但应在儿童心理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3、中医治疗

中药、针灸、推拿,穴位电刺激均有一定疗效。

功能性遗粪症病因复杂,是一个慢性行为问题,治疗需长期坚持。对于家长需克服社会、情感、工作、疾病等多方面压力,对患儿来说,合理的治疗对以后的性格,情感,行为的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还应注意小儿的生活管理及医生、患儿、家长的配合,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饮食习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更需要深入了解每个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更加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留言
  • 我的